健康宣传

“特殊”的腱鞘囊肿

2025-03-01250 次

近日,饱受右肘部包块困扰的李先生听闻我院骨科由徐州四院骨科专家长期坐诊后便来到我院求医。我院骨科特约专家张在轶主任(徐州市中心医院手足显微外科骨科主任)接诊后发现其并不是简单的腱鞘囊肿,经询问李先生有肘外侧疼痛、手背、桡侧半指背感觉障碍病史,根据其临床表现及器械检查,张在轶主任判断其是因为右肘关节腱鞘囊肿导致神经卡压,建议手术治疗。李先生听从张主任建议后,我院于当日协同手术室安排手术,手术十分成功。

专家说

经常劳动的人有时候会出现手麻、肌肉萎缩的情况,这一般是神经卡压的表现。神经卡压综合征在生活中极为常见,有中年女性好发的腕管综合征,经常过度肘部活动导致的肘管综合征,腱鞘囊肿引起的腕尺管综合征等等,今天这位患者是肘关节腱鞘囊肿引起的。本病例从临床症状、神经肌电图检查可以明确为桡神经深支病变,由超声检查得出病因为旋后肌下口卡压神经所致,且有膨大的腱鞘囊肿,桡神经深支于旋后肌下口卡压明显变细,导致其近段桡神经深支明显水肿增粗。

科普

骨间后神经是桡神经在肘关节水平附近分出的深支(桡神经深支或肌支),是纯运动神经,走行于Frohe弓的深面。桡动脉的分支桡返动脉与其一起进入 Frohes弓的深面。当走行至旋后肌两个头之间时,骨间背神经于桡骨头附近向外侧走行进入前臂伸肌间隙。自前臂伸肌间隙旋后肌两个头之间穿出后,骨间背神经即走行于指伸肌深面和拇长展肌浅层。随后其分为很多未命名的细小神经分支,一般统称为前臂马尾神经。骨间背神经及其分支在指伸肌下方走行时,依次支配拇长展肌、拇长伸肌和拇短伸肌。骨间背神经在前臂远端1/3走行很深,位于骨间膜表面(后方)。骨间后神经卡压征的潜在结构基础为引起桡神经深支卡压的Frohse弓及加强Frohse弓的桡侧腕短伸肌腱,与神经关系密切的桡侧返动脉的作用也同等重要。前臂长期的伸屈旋转运动使Frohse弓及桡侧伸腕短肌腱坚强并增厚或桡侧返动脉增粗,均可使桡神经深支受压迫而损伤。在用力过度、外伤等诱因下,局部水肿、出血、粘连可造成神经卡压而产生麻痹。

临床表现

(1)常见于男性优势手,以手工业者多见。

(2)肘外侧疼痛为早期症状,多为放射性疼痛,向上可放射至肘部,向下可放射到前臂下段,夜间或休息时疼痛更为明显。

(3)手部无力,患者主诉伸指、伸拇及前臂旋后无力。

(4)手功能障碍,晚期患者可出现指下垂、拇下垂。

体征表现

(1)肌萎缩:确诊为骨间后神经卡压的患者,常常有前臂伸肌群的萎缩。

(2)局部压痛:压痛常常局限在肱骨外上踝下方2~4cm处,外上髁亦可能同时有压痛。

(3)诱发痛:伸肘时抗阻力旋后,可诱发疼痛。因旋前时旋后肌被拉长,而抗阻力旋后,旋后肌在拉长的情况下收缩使骨间神经压迫加重,而伸腕短肌的腱性缘在前臂旋后时亦强力收缩而加强对神经的压迫。伸肘位、腕平伸、抗阻力伸中指,可诱发肘外侧痛。

(4)局部肿块:少数纤瘦的患者肌肉可出现萎缩,可于Frohse弓处扪及条索状肿块,并有压痛。

(5)伸指伸拇障碍:晚期患者可出现拇指不能伸、不能向桡侧外展,2~5指掌关节不能伸直。

诊断及治疗

(1) 骨间后神经卡压征:临床表现为肘外侧有夜间疼痛,肱骨外上髁下方压痛,前臂抗阻力旋后,有诱发痛,指下垂、拇下垂等。

(2) 甩水试验:屈腕位,反复旋转前臂,像甩掉手部所沾的水,亦可诱发疼痛,为牵拉旋后肌和桡侧伸腕短肌,而对骨间后神经产生压迫。

在神经卡压治疗上,早期轻微表现时,需注意制动休息,到相应的专科医院进行明确诊断,可口服一些营养神经药物,如甲钴胺、维生素B1、维生素B6等。长期不能恢复,如出现功能障碍后观察三个月无恢复,请大家及时到专科医院就诊,选择手术治疗。

我院骨科现已开展了大量周围神经卡压方面的治疗工作,对桡管综合征、腕管综合征、肘管综合征、腕尺管综合征等神经卡压类疾病进行诊断与治疗具有一定优势,患者经过治疗均获得不错的恢复。

咨询电话:0516-86376217、0516-86376205

电话:0516--6668 5010  (总机)  地址:邳州市青年东路 苏ICP备17059223号 Copyright ©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邳州康华医院